
一、林地能建豬圈嗎?
林地能建豬圈,但是會有一定的審批流程。養殖戶養豬需要符合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然后提出申請→鎮政府審核→林業局現場查驗→取得縣級有關部門同意文件→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審批同意→建設養殖場。
在當地已經砍伐的林地上建設養豬場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經過審批,并交納一定的費用。其中包括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標準應當按照恢復不少于被占用征收林地面積的森林植被所需要的調查規劃設計、造林培育、保護管理等費用進行核定)以安徽省定遠縣為例:
(1)較密的喬木林地、竹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不低于10元;
(2)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不低于6元;
(3)宜林地,每平方米不低于3元。
(4)如果是國家和省級公益林林地,按照第上述規定征收標準的2倍征收。
(5)城市規劃區外的林地,屬于公共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和國防建設項目的,按照上述規定征收標準征收。
(6)經營性建設項目和城市規劃區的林地征收費用更高。
2、養殖場作為農業設施項目建設涉及使用林地仍需辦理使用林地手續,占用屬地的林地定額。
二、林地養豬要點
1、地方品種更適宜。
生態放養接近自然環境,要求豬群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夠適應土生水土、溫度、濕度和土地礦物質成分,具備很強的抗病能力;國外品種雖說長速快瘦肉率高但對飼養環境、飼料營養水平比較依賴,抗病能力弱;建議考慮地方品種,引種之后不需要特意再做馴化就能很好的適應環境氣候,繁殖率高,耐粗飼,抗病能力強,肉質風味濃,口感好。
2、母幼群體需重點關注,適當進行圈養。
分娩哺乳期間的母豬和剛出生的小豬進行圈養并不違背放養的原則,此階段豬群因生理原因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尤其是冬春季節,低溫易發病,發病恢復后的豬體況差長速慢,嚴重的會發生群體性疾病而死亡;分娩哺乳期間進行圈養,提供溫暖舒適的環境和充足的飼料營養,等到小豬能夠自由覓食時再放養。
3、寄生蟲是育肥階段最大的敵人。
豬是雜食動物,拱土覓食,加上半土生的環境,體內外寄生蟲數量繁多,不僅會吞噬生豬體內營養,還會影響肉質;不少養殖戶遇見過寄生蟲泛濫的情況,豬怎樣養都不長膘、皮膚出血斑,豬越養越瘦;建議定期對豬群進行體內外驅蟲,將豬舍建在光線通風情況良好的地方。
4、半封閉的養殖環境很有必要。
不少養殖戶選擇一片山林就開始放養,結果豬越養越少。跑走的、被土獸攻擊的,摔進坑了骨折的等情況都有發生,部分民風不好的地方,偷盜是最大的損失,有位放養生豬的養殖戶還出現過母豬帶著小豬集體出逃的情況。所以要將放養林地圈起來,并清理好邊界處的雜草灌木等,即保護豬群免受攻擊,也能防止豬群跨界糟蹋他人的莊稼。
以上就是林地建豬圈養豬的要點,在養殖用地緊缺的現狀下,不少養殖戶開始打算使用林地養豬。但是林地建豬圈前,一定要按照以上流程進行審批,不要私自建豬圈,這是違法行為。想要林地養豬的農戶,也可以掌握好以上養豬要點,達到育肥的目的。